學校課室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場所,學生平均每天在課室的時間為4小時或以上,課室空氣質素直接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學習效果。 學校課室人多,加上冬天因天氣寒冷門窗關上,在夏天的酷熱日子,更加因開空調而將門窗緊閉, 使課室內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直接影響老師及學生的學習與教學以及他們的身心健康。
香港學校課室一般安裝窗口式冷氣機,換氣量十分有限,因此課室內二氧化碳濃度一般高於1000 ppm。倘若課室二氧化碳濃度偏高,表示課室鮮風量不足,室內污染物有機會大量積聚,發生空氣病菌傳播、疾病交叉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風險相對也較高。
根據美國冷凍空調學會的資料指出,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達700ppm時,會讓人感覺空氣汙濁、引起不舒適的感覺,1000ppm以上則會使人疲倦,如果身處在5000ppm高濃度二氧化碳的環境下連續8小時,就會嚴重危害生命安全。
在換氣不足的課室裏,因新陳代謝作用,學生的注意力便會因為缺氧而難以集中。加上世界衞生組織在 2021 年 3 月公布的「在 2019 冠狀病毒病下,如何提升及確保良好室內通風狀況的路線圖」提出通過提升通風系統以預防 2019 冠狀病毒於室內環境傳播,當中亦有提及必須供應足夠鮮風量(就非住用情況的建議標準為每人每秒 10 公升),若情況不容許做到,也可考慮以空氣淨化設備以改善有關情況。
當短距離空氣傳播2019冠狀病毒的個案不斷增加, 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以及多過其他國際專業機構均推動提升室內空氣換氣量,以降低感染風險。他們的建議亦強調,當氣息空氣的方案不可行,可採取空氣過濾或殺滅病毒方案作為替代 。總括而言透過換氣量增加新鮮空氣供應量,或以空氣過濾或殺滅病毒方案進行感染控制,均有助降低2019冠狀病毒經由短距離空氣傳播的風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及英國屋宇裝備工程師學會就公共場所(包括學校課室) 制訂的一些通風系統設計指引,新鮮空氣供應量建議設定為每人每秒8 至10公升(若假設樓層高度為3米估算,約相當於每小時 6.4 至 8 次的換氣量)。
美國工業衞生協會在 2020 年 9 月發布的 「使用工程控制措施以減低 2019 冠狀病毒病傳播的風險」指導文件(版本 4)指出,增加每小時換氣量至6次是有效的工程控制措施以減低暴露於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對風險達95%(每小時 4.5 次的換氣量在相對風險的減幅只有90%,而每小時6次的換氣量在相對風險的減幅則可達95%)。在人均密度不能限制至約每3平方米不可多於1人的非醫療設施,有必要提升至逾每小時 6 次的換氣量。
課室內座位間的每小時換氣量可按以下方程式計算:
新鮮空氣每小時換氣量 =A÷(B×C)
A: 通風系統供應室外新鮮空氣至課室座位間的供氣量(每小時的立方米)
B: 課室座位間覆蓋範圍的面積(平方米)
C: 課室座位間地面至天花的高度(米)
學校可進行以下改善措施以提升學校課室每小時換氣量。提升課室每小時換氣量的可行措施列舉如下,以供參考:
1. 清潔濾網;
2. 校驗(例如調節抽風系統、風扇皮帶等);
3. 調節鮮風風扇速度;
4. 加大鮮風入口;
5. 進行空調系統或通風系統的改善工程
當每小時換氣量無法達到 x 或以上,而以上建議的措施改善每小時換氣量並不可行,則需按實際情況及生產商的說明安裝以下類型符合指定規格的空氣淨化設備:
1. 高效顆粒空氣過濾(HEPA)結合紫外線 C 技術(UV-C)設備;
2. 高效顆粒空氣過濾(HEPA)設備;或
3. 紫外線 C 技術(UV-C)設備
以上三對空氣淨化設備為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和美國供暖製冷及空調工程學會所建議,用以減少2019冠狀病毒病散播和降低接觸到期病毒的風險。
參考資料
自 1999 年進入空氣淨化行業,具 22 年室內空氣質素 處理的經驗,於 2003 年沙士肆虐期間獲官方委任為香港 41 間醫管局轄下醫院及機構就防疫控制提供空氣質素監控及顧問服務,成功阻截了大面積交叉感染。
黃先生現時為多家知名品牌空氣淨化業務之技術顧問、銷售策略總監、產品技術研發及僱員技術培訓顧問,現時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巿建築學會(香港)教育及培訓委員會副主席,積極以自身的專業知識,向業界及大眾教育及推廣空氣質素的重要性。